你总能很理性地解释一切,那你的感受呢?| 说说情感隔离
03.
31
大家好,我是深圳山青云白心理咨询机构的咨询师,我叫白君。
前几天跟助理聊天。她最近因为婆媳关系跟先生吵了一架,很委屈、很愤怒,但是先生呢,一直站在婆婆的角度去解释。
助理说:“当然是很生气了,我质问他,我现在很生气很委屈,你一点感受也没有吗?结果先生给我的回答是,他妈从小也是这样对他的,所以能理解婆婆为什么这么做。这下好了,我更生气了。他怎么感觉不到我的感受呢?”跟助理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婆婆的做法也伤害了先生的。面对两个女人的夹击,他看起来是没有情绪的,而是很理性地去思考,这件事儿为什么会发生,怎么解决,他会回避助理的问题:“你是什么感受?” 这种“有想法但没有感受”的情况,在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都很常见。面对会使自己产生焦虑的状况,一些人会想要逃避掉那个不好的感受,启动情感隔离的心理防御机制,从意识的觉察中移除对情感的感觉,但思维里的内容可能还在意识里面,试图用理智去解释一切。情感隔离在中国男性身上很常见。在我们的文化中,“男子汉不可以哭” “你看别人家小孩怎么不哭” ……类似的表达是很常见的,因为哭代表软弱,是不被允许的。这样做的反面就是,人们从小习惯性地压抑那些负性情绪,到最后,便忘记了如何表达。适度的隔离可以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把那些情绪情感给隔离了,并不代表它们消失了,这些被暂时搁置了的负性情绪,可能会反过来伤害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可以尝试去做一些练习,将情绪表达出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表达情绪既包括积极情绪,也包括消极情绪,而不是很多人所习惯的“报喜不报忧”哦~比如,先从表达积极的情绪开始,涨工资了就大大方方跟亲密的人表达开心,消极情绪也不要放过,想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做”的时候,尝试用词汇去描述自己的感受,可以把这句话改成“你这样做我感到很伤心”。如果你不是很擅长这样做,就多观察身边的人,看他们是如何表达情绪的。最重要的是,从别人身上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把那些负性情绪表达出来,其实并不会带来你想象中的那些毁灭性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