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咨询电话

0755-86635828

中心新闻

回归初心 山青云白

心理咨询文章

怎么让咨询进展更顺利?

07. 30

温柔有力.gif


鸟.png

本文来自山青云白咨询师张嘉雷,文章结合了咨询师自己的经验,对“咨询设置”的相关内容做了详细的解释,推荐准备开始咨询和正在咨询的来访者阅读,文章比较长,需要耐心阅读哦

通常,除了在双方签订的咨询协议中有所体现,在咨询前期,尤其是第一次咨询,咨询师也会专门跟来访者探讨这些设置,除了在现实层面的讨论,咨询师也有机会跟来访者一起探索内心关于这些“规则”的感受、愿望,因为这本身也是非常宝贵的工作素材。
你将读到:
1、咨询场所
2、咨询持续时间
3、咨询师提供付费服务的事实
4、没有躯体的接触(除了某些场合的握手以外)
5、咨询师有限的自我暴露
6、保密性
7、咨询之外没有双重关系
8、界限的突破与违反


在咨询的前期,为了使让我们的咨询工作进行得更顺利,我会反复沟通内容,除了“你的咨询目标”和“我们咨访关系”还有另外一个“我的咨询设置”(咨询需要在一个框架内运作)。


这个框架由一系列专业的界限构成:

1、【咨询场所】

咨询需要在独立环境、安全、不被打扰的空间里进行,能够在其中进行专注50分钟的谈话,不做其他的事情。如果是线上咨询,采用的设备是手机,那么就需要打开免打扰模式。

之前在督导时,听到这样一个比喻,记忆还蛮深刻的:“咨询可以说是在做一场内心世界的手术,如果我们在手术室内拿手术刀工作,我们是在救人;如果在手术室外拿手术刀对一个人捅一刀,那会被理解成什么?”

当然,这个比喻有点严肃,但是,严肃的态度是值得被重视的。假设你现在正在逐步打开你的内在世界,开始有一些情感的流动,这个时候忽然有个电话进来了,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打断了你和咨询师之间感受上的链接。

虽然反复强调,说了一次两次三次,这在前期咨询时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特别是线上咨询的来访,不太能够感受到在室内做咨询和在室外做咨询到底有什么区别,有没有被打扰有什么样的感受。

咨询师常常会说,哪怕沉默不语里可能也包含着积极关注。咨询时双方保持注意力、保持专注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安全的场所可以帮助做到专注。

2、【咨询持续时间】

“我要咨询多久?”这个问题常常会被问到。

通常我会建议去花5-10次去建立咨询关系,看你是否想与你的咨询师一起呆着,如果是愿意的,那可以先尝试工作8-12次,这个次数也是目前行业内短程咨询工作的时间范围,很多学校、社会机构设定的都是以这个次数建议来开展咨询工作。

现状是,大部分来访都是因为现实的具体事件引发了需求才走进咨询室,有点像生病了补一份保险的意思。所以咨询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花时间在你来到咨询室的那个原因上(你的咨询目标)。

短程咨询里,除了你自己的紧急事件以外,还需要逐步体验什么是咨询(我们的咨访关系),如何与你的咨询师进行工作(我的咨询设置),如果你只是围绕具体的事情来解决,那么很难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咨询工作。

紧急事件解决了就离开,紧急事件来了又继续咨询,这也是一种工作方式,反复循环多次之后,你可能会发现,你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变强了,逐步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咨询工作。

短程咨询还有一个部分是,在我们的咨访关系中,你体验的咨询是什么样的,包含:调整认知水平、建立心理学头脑、提高心智化能力、自我反思与觉察能力……(在我们的咨访关系中你可以感受到这些的进步)

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才能够进入到中程咨询当中。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以咨询的方式来寻求帮助的,有些人可能通过参加别的社会活动更有利于目前的心理状态发展。

进入到中程咨询(30-40次的咨询)或者长程咨询(40以上,有一些长程咨询是十年甚至更久),情况会更加复杂,不能像短程咨询那样容易复制,也不太能一下子介绍清楚,咨询工作到底是在做什么,一些相关的因素:比如来访与咨询师匹配度、价值观、情绪体验、容纳度、关系中的互动体验等等。


3、【咨询师提供付费服务的事实】

咨询是一份工作,咨询师应当获得报酬。咨访关系不是朋友关系、不是家庭关系、不是恋爱关系。在咨询中你会感到被理解、被看见被承认,被爱与照顾。

咨询师和来访都需要知道:“付出多少则收获多少”,咨访关系不是一段牺牲的关系,来访需要将在咨询室内收获到的逐步在生活中去体会。如果不收取费用,可能你会不需要为了现实目标而做出努力,又或者咨询师在关系的过度牺牲下,自身也会产生怨恨感,你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咨询体验。

4、【没有躯体的接触(除了某些场合的握手以外)】

在生活当中,有很多情绪体验被唤起的时候,我们就会直接采取某些行动,而在咨询室内,我们需要把所有的行动都化成言语来沟通交流。

把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尝试着去表达清楚,以便于你更好的理解你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件事为何会这样发生”、“你的关系为什么会这样”。这同时也是对双方人生安全的保护。

5、【咨询师有限的自我暴露】

你会对你的咨询师的个人情况很感兴趣,比如你的咨询师年龄多大?是否结婚?是否孕育过小孩?之前从事的是什么工作……

这些好奇心的滋生本身是你探索自己很好的因子,但如果在咨询过程中,时间聚焦在了咨询师身上,那对你的咨询来说,其实是咨询师占用了你的咨询时间。

咨询工作的聚焦点仍然是要在来访身上,至于咨询师是否暴露自己的个人情况,一般来说是根据咨询的需求来适当进行。个人经验可以带来一定的支持性,但咨询本身也是有专业性,如果是完全依靠经验来定,更适合找一位年龄到了的“过来人”谈谈心。

6、【保密性】

“心理咨询工作中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和其他资料,均属于专业信息,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避免在任何公众场合公开。”

划重点划重点划重点:除非感到隐私是被保护的,不然咨询师和来访都很难感到安全,这是双方需要共同去坚守的东西。我觉得这种保密是双方的,从某个角度上来讲,来访和咨询师都需要为这段关系做好保密。

这个可以说的细节太多了,比如:我发现很多来访在最初见咨询师的时候都未必去认真看了“知情同意书”里面的条款,我把保密相关条款复制在这里呈现一下。

隐私权和保密性(内容摘自《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 (第二版》
心理师有责任保护寻求专业服务者的隐私权,同时明确认识到隐私权在内容和范围上受到国家法律和专业伦理规范的保护和约束。
3.1心理师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有责任向寻求专业服务者说明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应用的限度。在专业服务开始时,应告知保密原则及保密的例外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2心理师应清楚地了解保密原则的应用有其限度,下列情况为保密原则的例外:(1)心理师发现寻求专业服务者有伤害自身或伤害他人的严重危险;(2)未成年人等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受到性侵犯或虐待;(3)法律规定需要披露的其他情况。
3.3在遇到3.2中(1)和(2)的情况时,心理师有责任向寻求专业服务者的合法监护人、可确认的潜在受害者或相关部门预警;在遇到3.2中(3)的情况时,心理师有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并按照最低限度原则披露有关信息,但须要求法庭及相关人员出示合法的正式文书,并要求法庭及相关人员注意对专业服务相关信息的披露范围。
3.4心理师对专业工作的有关信息(如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应按照法律法规和专业伦理规范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创建、保存、使用、传递和处理。心理师可告知寻求专业服务者个案记录的保存方式,相关人员(例如同事、督导、个案管理者、信息技术员)有无权限接触到这些记录等信息。
3.5心理师因专业工作需要在案例讨论或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中采用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案例时,应隐去可能会辨认出寻求专业服务者的相关信息。
3.6心理师在教学培训、科普宣传中,应避免使用完整案例,如果其中有可被辨识出身份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家庭背景、特殊易识别的成长或者创伤经历、体貌特征等),须考虑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3.7如果对寻求专业服务者的服务是由团队提供的,应在团队里确立保密原则,只有在确保寻求专业服务者隐私的情况下才能讨论其相关信息。


7、【咨询之外没有双重关系例如经济或商业关系、社交聚会或浪漫关系等】

这让我想到刚刚开始学习心理学的时候,遇到的人际社交上的一个困难现象。当我朋友知道我在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他们非常感兴趣,然后他们会跑来跟我说他们自己很私密的事情,初期我也会去耐心的听,基于我也要学习和练习“聆听”,也以为可以为我朋友做点什么。

然后我发现那些在我面前一不小心过度暴露自己的朋友,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在我的社交圈子消失。后来当我有了自己的咨询师之后,体会到了这种过度自我暴露后所引发内在的羞耻感,才开始理解他们的暂时消失。

现在,即便是有朋友来询问我,是否可以给她做咨询,又或者让我转介绍咨询师给她,我都会问及“如果你把你最私密不曾跟任何人提及的事情跟你的咨询师讲了,然后你在我朋友圈看到了我和你的咨询师昨天一起吃饭了,今天你再见到我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联想和感受?你不用回答我,你可以好好想想之后再看,你是否需要我推荐,当然我仍然可以推荐我所认可的平台、机构、一打咨询师名单给你,为了你做出选择时有一些参考,我所知道的咨询师的工作方式也未必就是适合你的。”

8、【界限的突破与违反】

“整个设置被设计为不对称的,这样明确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解决那些让他们前来寻求治疗的问题。”

上面提到的这些界定,都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保护的环境,让咨询师和来访能进入一个“分析性空间”或者一个“心理游戏环境”。这里提到的空间和环境,是咨询室内的那50分钟的咨询,如果在空间与环境之外的接触也都可以理解为突破,这些突破在咨询期间是会出现的,也是正常的。

如果是良性的,甚至有帮助的打破,是可以的。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突破是轻微而且被逐步减弱的,可以继续咨询。

我常常会在知乎上看到一些突破设置的提问,比如
“我的咨询师收了我的礼物,这样可以吗?”
“我的咨询师迟到了代表什么?”
“我想添加咨询师微信可以吗?”

这些都跟突破设置相关,这些突破的情况,你需要在咨询室内和你的咨询师讨论,才会得出对于你来说的意义。

另外,剥削性地打破框架,反复发生,极端恶劣的(比如不当性行为等等),那么就会对来访造成伤害,属于违反设置,需要暂停和终止咨询。

我所学习的流派是需要有较强界限来工作的,如果突破咨询设置的情况陆续变多、变得不可控的情况下,我也会主动提出转介绍其他流派咨询师尝试工作,或者反复进行心理教育,或者终止咨询。

咨询设置从以上的框架与界限来划分,包括界限突破与违反,是一把尺子,让我可以衡量我的工作什么时候不够节制、突破了设置,我需要去反思和进行督导,去深挖咨询中的反移情。什么时候你突破了,那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背后的诉求是什么?

最后想强调的是,突破界限常常容易和“犯错”挂钩,如果放下对与错,无论是双方哪一方突破了设置,把这些突破界限的情况放在咨询当中来进行讨论,是会带来很大收获的。




end.jpg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微信
24小时聆听热线
0755-86635828
欢迎在线和我们的咨询师沟通!用心,重塑每一颗真挚的心灵
南山区深南大道12069号海岸时代大厦东A座2113

山青云白心理咨询
电话咨询
山青云白心理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