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002 | 陪伴孩子快乐、自信地成长

2018-08-22

朋友们晚上好,很高兴和大家在微信平台上相聚,今天来参加这个微课的有新朋友,也有老朋友,三八节的时候,我跟一些朋友分享了女性如何好好爱自己这个话题, 在那次微课上有好几位妈妈提问孩子的问题,感受到妈妈们对孩子在学习、生活、成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困惑,也感受到妈妈们对孩子的爱与关心,所以就想着找 个时间和朋友们聊一聊孩子的话题。

 

我也是一位妈妈,儿子今年24岁。我做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心理咨询工作25年了,25年里和很多有缘的孩子,有缘的爸爸,妈妈工作。自己成长经历的体验,做妈妈的体会,这么多年工作经验的累积,让我对爸爸妈妈怎样教育孩子,怎样陪伴孩子快乐、自信的成长这个议题有着很深的关切,也是一直以来我很想多去做的事情。

 

我是在我们中国传统的教育里长大的,我们这里很多的朋友们也该是在这种传统教育里长大。
 

这种传统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就是爸爸,妈妈、老师、长辈是权威,因为我们的爸爸、妈妈、老师,长辈年纪长,有很多的知识,有很多的人生经验,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孩子要听爸爸妈妈老师长辈的话,我来要求你,我来给你做决定,我来告诉你怎么办,我来给你答案,我的才是对的,你的是错的。

 

做爸爸妈妈的很想把自己的知识经验给孩子,在这里我要说的不是否定爸爸,妈妈、老师、长辈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也是很重要很宝贵,很有意义的,也会在某些方面带给孩子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有这种方式也会在很到程度上限制甚至压制孩子的成长,还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问题和困扰,这些问题和困扰如果在孩子后来的人生里得不到解决,那很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如果我们有机会去了解这些,会知道其实那真得是很恐怖的事情。

 

今天我在这里要表达的主旨不是否定我们的传统教育,而是要和大家分享一种很不一样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叙事教育,这是一种和我们的传统教育很不一样的教育。
 

叙事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去专家化

 

就是爸爸、妈妈不再是知道所有事情,解决孩子所有问题的专家,爸爸妈妈的知识、经验不再是绝对的真理,不再要求孩子一定按自己的要求做,不给孩子下结论,说你就是不好好学习,你就是不够认真,你就是不努力什么的。

 

在孩子遇到问题、困难的时候不再是爸爸、妈妈给答案,爸爸、妈妈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做怎么做,而是爸爸、妈妈愿意放下自己作为爸爸妈妈这个年纪的知识经验。

 

爸爸、妈妈生活成长的年代、环境和孩子生活、成长的年代、环境很不一样,所以我们常常会说有代沟,很多东西都不一样,现在的孩子比我们生活成长的环境要丰富 得多复杂得多,面对的问题不一样,经验不一样,想法不一样,知识不一样,现在的孩子有现在的功课,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议题,现在孩子经历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们在自己的孩子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的,可能孩子知道的很多东西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

 

       没关系,我们不是全能的父母!

 

我们可以放下父母的身份,带着谦卑的心跟孩子学习,倾听孩子,理解孩子,陪着孩子思考,陪着孩子长出他的知识、他的力量、他的智慧,在这样的陪伴中长大的孩子,会更加的自信,快乐,更加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更清楚自己理解自己。

 

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跟孩子在一起,也在向孩子示范怎样做爸爸妈妈,当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做了爸爸妈妈,他也会像我们这样做,家庭的教育、文化是会传承的。

 

记得上次微课有位妈妈提的一个问题是:初三的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先玩一会游戏,再做功课,妈妈很焦躁。今天呢,我想用这个例子来跟朋友们分享叙事会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也很感谢这位妈妈提出这个问题,如果这位妈妈今天也在场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带给你一些支持。

 

初三要升高中了,可能妈妈希望孩子在这个时候少玩一点,多把时间精力用在学习上,然后可以有好的成绩上高中,妈妈可能会担心玩游戏会耽误孩子学习,妈妈很焦躁。

 

妈妈这个心意是很好的,很可以理解,但是这时候要怎么做。如果这时候妈妈说:你都初三了,很快就要考高中了,你怎么每天回家还玩游戏,都不知道抓紧时间学习,你不要再玩游戏了,这样的话孩子可能会烦。
 

有叙事教育视野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孩子跟妈妈关系还好,能够交谈,那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跟孩子聊一聊,妈妈可以先去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比如说,你现在初三,你在学校还好吗,学习会不会很紧张很累,作业多不多,就是先去表达妈妈对孩子的关心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然后可以试着去问孩子,说妈妈看你每天回家会玩一会游戏,玩游戏是不是可以带给你放松,可以帮助你学习,妈妈有一点担心玩游戏会不会占了你的学习时间。就陪着孩子理解自己玩游戏的意义,也让孩子知道妈妈的心意,然后如果孩子感觉还好,不会影响到学习那就还好。

 

如果孩子感觉玩游戏时间比较长,会影响到学习,那妈妈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理解你现在学习可能很紧张,也希望你能够有时间放松一下,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但是现在好像玩游戏会占用了你的学习时间,你觉得玩游戏的时间要不要调一调,就是让孩子自己思考这件事,决定要怎么做。

 

这样的方式不是妈妈不让孩子玩游戏,而是陪着孩子去看,去思考玩游戏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孩子自己想要在玩游戏和学习之间怎样调整。不给孩子下结论说孩子玩游戏一定是不好的,不要求孩子一定不要玩游戏,而是愿意陪着孩子去思考,陪孩子长出自己的思想,自己见解。

 

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被尊重,孩子会感受到妈妈爱的温暖,会更愿意为自己负责。

      叙事教育非常强调我们大人看待孩子的视野

 

孩子的自我认同是孩子对我是谁,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的感觉和看法,从幼儿到童年到青少年是人的自我认同形成的时期,孩子在这个时期通过周围的人,尤其是在他的世界里感觉很重要的人,比如爸爸、妈妈、老师,对他的态度、评价来慢慢累积起他的自我认同,这个时期形成的自我认同将奠定人一生对自己的感觉和看法。

 

问题的视野会让我们不断地在孩子身上看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缺点,这里不好,那里不行,这样的视野对孩子的自我认同贡献的是问题故事,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爱我,老师 不喜欢我,我是一个做不好事情的孩子,我是一个没人喜欢的孩子,我是一个糟糕的孩子,孩子的自我认同会越来越往下走,孩子可能会自卑,胆小,没有安全感, 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压抑,退缩。

 

如果我们用欣赏的视野看孩子,在孩子身上不断看到的是优点,进步,努力,能力、宝贵的特质,那我们就会对孩子的自我认同贡献支持的故事,孩子的自我认同就会越来越往上走,孩子会 觉得我是被爱的,会有安全感,我们人的安全感最初就是来自我们跟父母的关系,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做好事情的孩子,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孩子,会表现得自信,独立,有主见,积极,快乐。 

 

 

 

我侄子家的女孩三岁半,上幼儿园,然后她特别不想去幼儿园,每次去幼儿园都会大哭,爸爸妈妈想了很多的办法,买好吃的哄,吓唬,骂她,就是不管用,爸爸妈妈很头疼,怎么办,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一去幼儿园就大哭。

 

一天我们在一起吃饭谈到这件事,然后在吃完饭跟敏敏玩的时候,侄子的女孩叫敏敏,我经常陪她玩,感情很好,然后我问她,敏敏上幼儿园怎么会哭啊,是不是想妈妈?小女孩很好玩,一听我这样说,就撇着嘴嗯,想妈妈。

 

然后我说:哦,原来敏敏上幼儿园哭是想妈妈呀,可是我知道敏敏是一个很勇敢的小女孩,敏敏生病的时候打针都不怕疼,都不哭是不是,这是有一次她生病去医院打针的故事。

 

听我这样说敏敏大大的眼睛看着我,我说敏敏明天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好不好?她很认真地问我,高高兴兴去幼儿园你知道吗?我知道啊,你知道?她好像有点不太确定,恩,我知道,我很肯定地回答她,高高兴兴去幼儿园,她开心地嚷着。

 

过了几天看到侄子,他高兴地说,这下可好了,敏敏每天去幼儿园都高高兴兴的,再也不用发愁了,听到这样的信息我也很开心。

 

 

 

 

跟大家分享这个故事我想说的是,孩子永远都不等于她的问题,就算孩子有再多的问题,有再大的问题。孩子是孩子,问题是问题,把问题和孩子分开来看,这是叙事 外化的思维。不因为问题指责孩子,骂孩子,也不先急着去解决问题,先去了解问题。看看这个问题是不是你看到的那样子,这个问题在孩子那里是什么,去透过问题理解孩子。然后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看到孩子宝贵的特质,能力,就像这个故事中的敏敏,她曾经用自己的勇敢面对自己生活中很大的事情打针,这是她本身 就有的宝贵资源,运用孩子身上这些宝贵的资源去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

    
叙事的教育观还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有着无限的潜在发展区。就看我们愿不愿意相信。

 

 

 

我的孩子今年24岁,他去年招考到一家公司工作,转成正式员工的话要经过三次考核,第一次考核期时他工作很努力,对通过考核也很有信心,但是第一次考核结果下来后,他打电话给我说,妈妈,我没有通过考核,因为一些考核细节的关系,听得出他很难过。这时作为妈妈的我也觉得很遗憾,看到儿子经历这样的挫败,也很 心疼,但是这时候我不能表露我的情绪,我要让自己平静,安定,儿子需要的是我的安慰、理解、支持。我不能因为他的某些失误去骂他,说你怎么这么笨,没有弄清楚考核细节。

 

我说妈妈知道你为通过这次考核很努力了,没关系,后面还有机会,他听到我这样说就开始在电话那边哭出来,哭得很委屈。第二天晚上我打电话给他,其实是不放心,我说上班没有,有没有吃过晚饭,他说今天我没有去上班,不想去了,情绪依然很低落,我说没关系,心情不好就休息一下,如果你考虑清楚,确定因为这次考核没有通过就不要去了,也是可以的,只要你考虑清楚。嘴上这样说着其实我心里开始焦虑,如果他真得因为这次考核没有通过而放弃怎么办?

 

放下电话我开始思考这个事情,如果他真得因为这次考核没有通过而放弃只能说明他的心理还没有成熟到承受失败,那他就放弃,这是他此时的一个心理状态,以后他还会经历类似的事,他不会总因为一次失误就放弃,他需要成长起接受挫败的心理能量,他需要经历这样的心理成熟过程。我也看到他为了这份工作付出很多,他之 所以那么难过是因为他付出了努力,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他的难过恰恰说明他很在乎这份工作,如果他想清楚这一点他会作出留下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努力通过后面考核的选择,当他可以做出这样的选择的时候,他也就在自我成长的路上迈出一大步,接受挫败,从挫败里学习经验。现在他需要时间平复自己的情绪, 然后才可以去思考他想要什么,他要怎样选择。我要做的就是相信他,给他平复情绪,冷静思考的时间。

 

第三天早晨8点钟,他打电话给我,说我想清楚了,我要留下来继续通过后面的考核,我总不能因为失败就要逃避。他声音很平静,我听了当然很高兴,但是我说, 哎,你是怎么想清楚的,昨天你还说不去了。他说他昨天看了一篇励志的文章很受启发,然后我就开始陪着他聊,这篇文章带给他的启发是什么?他从这次失误中获 得的学习是什么?他从这次失误中获得的学习带给他后面工作的帮助会是什么?在前面那段工作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还是很好的?

 

就陪着他聊,在这样聊的过程中,他对自己后面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想法和信心,可以感受到他的平静与自信。我知道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当他可以平静地去谈自己的挫 败,从挫败中获得学习,他就已经接纳了自己的失败,在心理上更加成熟,他后面的路会走得更稳更坚定。现在他发展得很好。

 

 

孩子当下的状态和我们期待的孩子的状态之间就是孩子潜在的发展区,这是一段孩子发展的空间。

    
在这段空间里我们爸爸妈妈要怎么支持孩子到达我们期待状态呢?

 

首先就是接纳孩子当下的状态,然后就是相信孩子,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向上发展的潜力。

 

当一个问题来到我们的生活里,来到我们的孩子身上,问题可能会让我们痛苦,焦虑,难过,但是问题也都是一个突破的机会,一个学习的机会,只要我们愿意相信孩子,陪着孩子在问题里停留一段时间,挣扎一段时间,探索一段时间,其实问题都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成长很多的学习,很多时候问题是来带领我们学习跟成长的。

不害怕问题,问题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资源。

 

只要我们爱孩子,愿意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陪着孩子,孩子就会长出自己的力量、智慧,就会不断地长。

 

但是如果没有学习心理学,尤其如果没有学习后现代叙事教育观,我也不知道要这样看问题,也不知道要这样陪着孩子成长,以前我也会骂孩子,会指责孩子,会给孩子提很多的要求说你要怎么样怎么样,年轻的我曾给孩子带来许多的伤害、困扰。

 

但是我觉得我很幸运,我学习了心理学,遇到了叙事,让我有机会去纠正自己对孩子犯的错。我现在做得不是很好,但是我愿意学习,愿意修炼自己,孩子需要学习,成长。

 

 

我们做爸爸、妈妈的人更需要学习、成长,我们不是天生就会做爸爸妈妈,孩子现在遇到的问题可能很多我们都没有遇过的,我们没有答案,不知道怎么做,没关系,就陪着孩子思考,探索,和孩子一起成长。


—— 此网站页面内容和设计已申请专利,抄袭和模仿必追究法律责任 ——

扫码联系山青云白心理导师

微信咨询

立即扫描二维码
用心沟通
欢迎在线和我们的助理咨询师交流
我们不夸大问题 不渲染情绪
只在意你最真实的感受
温柔有力 山青云白

扫码关注山青云白公众号

山青云白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每天推送心理文章和心理活动
24小时咨询热线
0755-86635828
深圳南山区深南大道12069号海岸时代大厦东A座2113
粤ICP备15097105号

山东保安公司 接线端子 高德高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