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事事都完美

2021-06-10

温柔有力.gif鸟.png


想做很多事,每件事都想做得很好,于是一件事都做不了。


有没有觉得这种情况似曾相识?我们通常会调侃这样的人,“哎呀,你太完美主义了”。

 

“完美主义”这个词大家都不太陌生,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熟悉,稍加观察你就能发现,那个完美主义者基本上不是你自己,就是你身边的人。

 

研究“完美主义倾向”的心理学家把完美主义做了区分,分成适应完美主义和非适应完美主义。他们发现适应完美主义跟很多积极心理正相关,比如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等等,因为这些人做事的时候,有很强的内部动机,能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那个高标准的目标,是有掌控的。

 

但是非适应的完美主义恰恰相反,这些人给自己定的高标准通常是不切实际的,要达到目标,就不能偏离提前设定好的完美又高效的计划对结果的重视远远高于对过程的重视,他们对失败有深深的恐惧和焦虑,一旦有不满意就会觉得自己是个loser,还很容易把自己的标准套到别人身上

 

像平时我们遇到的“完美主义者”,大部分时候对“完美”的执着带来的都是消极的结果,比如拖延、抑郁、焦虑、强迫,甚至自杀。丘吉尔说,“完美主义让人瘫痪”。



有一次跟助理聊天,她说从大学开始学写作那天开始,直到工作以后从事写作相关的工作,她就再也没有摆脱过拖延和不自信。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她总想写一个完美的开头,然后才能继续往下写,否则就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于是她总是拖稿,每时每刻都被写不出来的稿子困扰。

 

继续追问下去,会发现她其实是害怕写得不好,不如别人,害怕听到那些不好的评价,这会让她觉得自己很失败。即便别人看到了她80%的好,她还是会为那20%的不好深受折磨,认为那20%才是真正的自己。

 

我也遇到过一些饱受“完美主义”之苦的来访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年轻有为,光鲜亮丽”,看起来就是人生赢家。但只有在咨询室里,他们才会一层一层地剥离掉那些很精致的外在的东西,去看到自己内心的焦灼和恐惧,甚至是空虚。

 

面对这些永远都在承受巨大的恐惧和挫败的来访者,我总是会想到一句话,《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里说,“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这个内在很严苛的法官,如果我们去追溯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会发现他其实从小就长在那里了。


如果你的父母很严厉,或者对你的成绩永远不满足,总是拿你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很可能你就会从小内化一种认知:我怎样做他们都不满意,我必须做得更好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和认可。

 

其实,你就是你,不管你好还是不好


但你的确需要花点时间去接受一个事实:你不可能超越生命的限制,面面俱到。生命是有限的,所以不必事事都完美,只需要在你认为最重要的那几件事上做得“足够好”,就已经是美好人生了。


end.jpg


—— 此网站页面内容和设计已申请专利,抄袭和模仿必追究法律责任 ——

扫码联系山青云白心理导师

微信咨询

立即扫描二维码
用心沟通
欢迎在线和我们的助理咨询师交流
我们不夸大问题 不渲染情绪
只在意你最真实的感受
温柔有力 山青云白

扫码关注山青云白公众号

山青云白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每天推送心理文章和心理活动
24小时咨询热线
0755-86635828
深圳南山区深南大道12069号海岸时代大厦东A座2113
粤ICP备15097105号

山东保安公司 接线端子 高德高周波